在保健品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品牌方、配方持有者或专业销售公司选择通过贴牌代工(OEM)模式快速进入市场。这种方式既能节省自建工厂的成本,又能聚焦品牌运营,但“保健品代加工”涉及严格的食品监管要求。
委托方必备资质:合规是前提
无论是自有品牌还是持有成熟配方,作为委托方,必须确保以下基础资质到位:
1. 营业执照:企业需持有合法注册的营业执照,经营范围需包含“食品销售”或“保健食品销售”等相关类别。
2. 品牌资质:若使用自有商标,需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受理通知书;若品牌未注册,需提前完成商标申请流程。
3. 蓝帽批号(若需要):保健食品必须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注册或备案,获得“蓝帽子”标识及对应批号。未取得批号前,任何生产行为均属违规。
4. 原料与包装资质:原料或包材,需提供供应商资质、原料检测报告(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包材合规证明,确保源头可追溯。
代工厂筛选:资质与能力双重审核
选择可靠的代工厂是项目成功的核心。需重点核查以下资质:
1. 生产许可证与GMP认证:代工厂需持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含所需食品类别),且具备GMP(良好生产规范)十万级洁净车间认证,确保生产环境达标。
2. ISO体系认证:优先选择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或HACCP认证的工厂,其质量管理体系更完善。
3. 全流程生产能力:根据法规要求,保健食品必须同一工厂完成全部生产流程(原料处理→加工→包装),禁止分段委托(如A厂加工、B厂包装),避免监管风险。
4. 历史合规记录:查询工厂过往生产记录、产品抽检报告,避免选择有违规历史或质量问题的合作方。
合同签订与备案:明确权责,规避风险
正式合作前,需签订详细的《委托加工合同》,并完成以下步骤:
1. 合同条款细化:明确双方责任(如原料提供、质量检测、售后服务等)、生产标准、交货周期及违约责任。
2. 标签标注规范:产品包装必须同时标注委托方(品牌持有者)与代工厂的信息,要符合GB 7718《预包装食品包装》等相关规定。
3. 备案与报告:部分地区要求委托加工合同及产品信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建议提前咨询政策要求。
生产流程中的合规要点
1. 配方合规审查:代工厂需协助审核配方成分是否符合普通食品、药食同源目录、新资源食品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避免使用禁用物质或超量添加。
2. 检测环节:成品需通过出厂检验(外观、理化指标、微生物等)及第三方抽检,检测报告需存档备案。
3. 宣传限制:所有产品宣传材料(文案、包装说明)严禁宣称“治疗疾病”、“疗效保证”等违规内容,保健食品也仅允许声称获批的保健功能。
保健品贴牌代工虽能加速市场布局,但合规性是企业的“生命线”。唯有将“合规”植入基因,选择具备全资质、强品控的大健康食品OEM贴牌代工厂,配合严谨的合同与流程管理,方能实现品牌与市场的双赢。